來談談 Hackintosh 的末路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今天來閒聊一下 Hackintosh 的末路。

自從 Tahoe Beta 公佈後,Hackintosher 得到更明確的未來了:Intel-based 的 Mac 這(應該)是最後一版支援的 MacOS 了。Tahoe 把對 Intel 平台的 Mac 支援,砍到只剩下最近七年 (2019~2020) 的型號,連 iMac Pro 這麼高階的機種都捨棄啦。

所以如果 Hackintosh 要「更新」到 MacOS 26 Tahoe 的話,幾乎以前的安裝教學都要大修改,例如:

  1. SMBIOS 要更換成 iMac20,1 或 MacPro7,1 等還有支援的型號。然後 CPUFriend 不免也得用上了
  2. AppleALC、Broadcom WiFi 的支援會需要未來版本的 OCLP 協助強制驅動。
  3. 還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地雷還沒發現⋯⋯例如安裝後遇到 File Vault 2 被強制使用的困擾

目前我在用的硬體主役是 Intel i9-14900k 搭配 Z790 的主機板,選的 SMBIOS 則是 MacPro7,1 並輔以 CPUFriend 和 CPUTopologyRebuild。其實在安裝 Sequoia 的過程中就遇到不少麻煩了,尤其在 USB 和休眠之間的狀況真的很多,這些都不是 OCLP 或拷問 ChatGPT 之類就能簡單解決的。要能順順地安裝 Sequoia,建議是按照 iMac20,1 的硬體規格(也就是 Comet-Lake 平台)蒐購對應的零配件來組裝 Hackintosh,這樣會有比較多可靠的參考資料照著做。不過這就得在二手市場上精挑細選舊世代的硬體了,難度也不低。例如我為了找 AMD Radeon RX-6800XT 找了很久,結果也只能入手品相略差(例如積灰、散熱鰭片氧化等狀態)的二手貨,全新的庫存品實在是太稀有了,而來源也令人不放心。

這麼辛苦張羅舊世代零配件、組裝、安裝 MacOS、排除問題等等,我是認為還不如考慮最新的 Mac Mini 比較省時省力,至少可以再撐個七年 MacOS 更新。而這樣在週邊的選用上也比較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至於你舊的 Intel 零配件,就用來安裝 Windows 或 Linux 吧,再以遠端桌面的方式來操作,也可以兼顧玩遊戲的需求。更重要的關鍵是,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新版 Mac APP 都不再支援舊的 Intel 平台了,例如文明帝國七 Mac 版、Final Cut Pro 中的某些功能,或是一些 AI 相關的應用也只能用 Apple Silicon 晶片的才有支援。

關於 Hackintosh 的未來:已經上市的 MacOS Sonoma

本來是想在今年夏天就來聊一下這件事,不過想說還是等一下 OpenCore 那邊有沒有想出什麼對策再來一起講。結果都入冬了,現實當然是殘酷的⋯⋯hackintosh 大概只剩半條命了。

我忘記有沒有說過,Apple 在宣佈自家 M1 處理器後,明顯就鐵了心要儘速放生 Intel-based 的所有 Mac 主機了。雖然當時官方說法是會支援七年的更新,但這個腳步顯然是愈來愈快,然後一看到 Sonoma beta 出來時,hackintosh 使用者們就涼掉了,因為:所有買得到的 PCI-e Broadcom WiFi 都不再支援了。
 
原因是這樣的,在 Ventura 或之前的版本,好歹舊版的 BCM94360 系列的 PCI-e WiFi 卡都還有支援,也就是至少在 WiFi 和 Bluetooth 這部份,幾乎等於和原廠一模一樣,包括 Handoff/Continuity/Airdrop 及 Universal Control 都可以運作,甚至連用 Apple Watch 解鎖都可以。要說 hackintosh 有什麼美中不足之處,大概就只差 T2 晶片不存在所造成的問題吧,例如不能看 Netflix 4k 影片。
 
然而,Sonoma 這次出來,就鐵了心先把所有舊版 Broadcom WiFi 全踢下船了,只剩下那些焊死在板子上的 WiFi+BT 新式模組才會繼續支援了。於是那些使用 BCM94360 的 hackintosher 紛紛陷入絕望,正式宣稱「Sonowifi」(Sonoma -> so no wifi)時代的來臨。時間來到大約 Sonoma beta 3 左右,OpenCore Legacy Patcher 那群人終於找出方法暫時解決了:概念上就是打包一份舊版的 IOSkywalkFamily.kext 和 IO80211FamilyLegacy.kext 來用,並擋掉新版作業系統中的 IOSkywalkFamily 載入。但畢竟這只是在 beta 階段,而任何這種「以舊換新」的手段終究還是會出問題的,有些應用程式還不知能否正常運作,需要大家回報。最終發現穩定一點的做法還是要加上 amfi 或 sip 之類的開關參數,又或者用 OCLP 跑 root patch 之類的(我都沒在用,所以不太熟悉,不能正確講解),無法再令 MacOS 在 hackintosh 上如同 Out-of-Box 般地使用了,包括要更新系統時的前後也會增加了不少多餘的步驟(都是和 OpenCore 運作有關的部份)。
 
為未來做打算,我們這些窮人 hackintosher 不得不面臨以下幾種選擇:

  1. 就此停留在 Ventura 上就好。若依照 Catalina 為樣本,這樣或許還可再撐個三年吧?反正我們很多舊的 Macbook 也早就是這樣了,例如我的 Macbook pro 2013 只能升級到 Big Sur,然而 Big Sur 最近也沒怎麼更新了。兩年後 Ventura 應該也差不多變這樣吧。
  2. 借助 OpenCore Legacy Patch 的手段,硬著頭皮升級系統到 Sonoma。未來一年內要一直留意這些 Patch 的手法是否需要跟著 Sonoma 更新而調整。
  3. 放棄那些花錢投資的舊版 BCM94360,重新開啟各位板子上內建的 Intel Wireless 卡來用吧,好歹 OpenIntelWireless 也是堪用的。當然那些什麼 Continuity/Airdrop 和 AppleWatch Unlock 功能就別奢望了,搭配 AirportItlwm.kext 就只剩 Handoff 和 Universal Clipboard 這兩個功能可以用。由奢入簡難,反過來說就是,那些原本就走 OpenIntelWireless 解決方案的使用者來說,選這條路反而沒有什麼困擾:不能用的功能也還是不能用而已。之前爽爽用 Broadcom WiFi 的,該開始適應新生活啦,例如我現在也正在適應當中。但是 Broadcom BT 可以繼續使用,這樣仍可以維持正常的 系統更新操作;不然如果是改用 Intel BT 的話,一定會需要 BlueToolFixup.kext 的幫助,剛好它會造成更新時出問題,在進行更新前就得關掉它,但這樣就暫時沒藍牙可用了,所以在更新完後又得趕緊打開它⋯⋯這就是我說的「多餘的步驟」其中之一。
  4. 乖乖掏錢買 Mac M 系處理器的新主機來用。如果你有任何 Mac App 非用不可的理由(例如要靠它賺錢養家活口),這條路是遲早要走的。生財工具多少還是要捨得投資,尤其像現在 M2/M3 性能如此殘忍無情地海放舊型 Intel CPU 主機,確實值得考慮,哪怕得砸十萬二十萬下去都得咬牙,想想三十幾年前的 Macintosh II 在台灣都能賣到三十萬了⋯⋯買 Apple 的東西都是這樣的,你要先對自己的新台幣無情一點,然後賺別人的錢要兇狠一點,也就能收支平衡了。
  5. 雖然有其他 Apple 生態系的裝置,但覺得 Mac 可有可無,又不想回去忍受 Windows 環境的話,不妨改跑道 Linux 試試。Ubuntu 應該還可以,LTS 版也有五年的支援生命期。即使 Linux 並非主流系統,但還是有機會玩一些 Steam 上的遊戲(笑)。 

繼續使用 pfSense CE 的難處:要大膽改用 pfSense Plus 嗎?

最近我對 pfSense CE 2.7 正式版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來,已經等到不耐煩了。早先的 2.6 正式版超過一年半完全沒動靜,依過去的經驗來看,2.7 版的推出至少遲了半年以上。除了無奈等待之外,可採取的另一個方案就是,換到付費的 pfSense Plus 23 版,有免費的家用版授權可以申請,而且 Netgate 對於這樣的升級方式也有比較詳細的文件可以照著作,門檻非常低。

不過選擇走這個劇情路線「從 CE 版升到 Plus 版」的話,新的災情馬上就來了(詳見連結):Package Manager 無法檢查套件資訊。苦笑。What the⋯⋯這個是十分嚴重的功能失常啊,什麼套件都不能裝的 pfSense 陽春麵可不行啊,大家好歹都會加裝點什麼吧。
 
幸好我向來謹慎,什麼大升級都儘量先弄一套 lab 來試,所以苦主是 lab 而已。
 
各位如果還有在用 pfSense CE 2.6 的話,請再耐心觀望下去吧。看是 CE 2.7 正式版會先出來,還是 Plus 23 這個問題會先被解決。老實說這一年來我不禁懷疑 Netgate 是不是快不行了⋯⋯總之,有力氣和資源學新東西的話,不妨同時架一套 OPNsense 或其他你覺得功能可滿足要求的系統,對照著玩吧。
 
【更新】有找到解法了,但是真的很蠢⋯⋯要在 System / Update / Update Settings 中針對「Branch」設為 23.01 版並確實按下 Save 鍵;即使它已經是顯示為 23.01 了,但實際上因為它是從 2.6.0 升級過來的,升級工具並未針對這部份自動改到對的版本設定。

【大金空調 Mobile Controller】對決【把家中網路架構複雜化的你】

先不評論大金APP的介面有多陽春或學生等級作品,現在要談的困擾情境是,如果你家中的網路架構是把一般手機用的區域網路和家電 IoT 完全切開的話⋯⋯你將會發現大金APP只能透過遠端登錄的方式來遙控你的大金空調。
 
關鍵在於 Daikin Discovery Protocol 並沒有使用 zeroconf 這一類的技術,而是用傳統的 UDP Broadcast 來宣告自己服務的存在,感覺非常老師傅啊。所以一般 opensource router/firewall 如果只有內建例如 Avahi 這一類的服務時,並沒有辦法轉發 Daikin 的廣播封包到不同的區網。這時就會需要 UDP Broadcast Relay 這樣的傳統暴力工具來解決。
 
以 pfsense 家族為例:
pfSense 將於 2.7 版提供這個套件(大家喊了兩年以上⋯⋯)
OPNsense 則是早就已經提供了⋯⋯
 
針對 Daikin Discovery Protocol 的分析與解決跨區網的問題,請參閱 Ubiquiti 論壇中的某個討論串:https://community.ui.com/questions/Daikin-Discovery-Protocol-across-subnets/b3276033-b4b0-47a6-9577-ef6df19781cd
 

Intel Atom C2000 LPC 臭蟲解救法

簡單回顧,當年 Intel Atom C2000 系列的 LPC 自爆臭蟲,導致這顆 SoC 晶片總成在使用一年半(推估),當 LPC Clock 輸出訊號弱到一個程度後,就突然整個主機板系統完全無法開機。多家設備廠商包括 CISCO 等都吃了大悶虧,為 Intel 擦屁股收一堆 RMA,損失慘重。
 
沒想到解法居然這麼簡單,請參考討論區中的維修方式:加一顆電阻就解決了;CISCO 似乎也是用相同原理維修了他們當年中招的 ASA 系列產品,但聽說加跳線的手路很差 XDD。
 
事隔多年,想收二手設備但卻遇到 C2000 的話就不用這麼擔心了,說不定還可以拿這個理由來砍砍對方價格,甚至買賤價的壞品回來救救看,CP值可能還是蠻高的。不過前提是貴公司要有人懂幫主機板焊跳線加電阻⋯⋯不然就抱去光華找老師傅幫忙焊一下囉。
 

Hackintosh 2022 雜談

因為一些私事,最近一年來都沒有更新 IT 方面的東西,然後發現 MacOS 都已經出到 Monterey 也就是所謂的 12 版,我居然還在用前前代的 Catalina。雖說 Hackintosh 末日將近,接下來(應該)還是會利用一些時間來寫點雜談,話題可能會有:

1. 是該將 Clover 改成 OpenCore 了

但是 OpenCore 的設定,地雷非常多,trouble shooting 表面上的難度會比 Clover 高很多。

2. 從 Catalina 到 Big Sur 再到 Monterey

很不幸地,在改版的過程中,至少有兩個狀況會害死人:XHCI Port Limit Patch 失效與 APFS Trim Timeout 問題。

3. 昨是今非的硬體建議指南

隨著 Big Sur 後繼 Monterey 的出現,一些 Catalina 舊時代所推薦的零組件,包括 SSD 及 WiFi 擴充卡,也都慢慢出現新的相容性問題,使用者不得不忍痛更換這些零件。

4. 該不該現在就投資買 Apple M1 晶片的主機呢?

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明明知道 Apple 矢志在未來七年間將完全放棄 Intel 晶片,那還否還要繼續投資時間或金錢在 Hackintosh 上面?

5. 或者說,是否該放棄 Hackintosh 了?

很搞笑的是,我十年前或更早期購買的主機板,範圍包括了 P55, P67, Z77 這三代晶片組及 CPU,到今年 2022 年居然都還能穩定運行(當然,站在安全性角度,是不建議再使用了),甚至去年前年還能順利安裝 Catalina 或 Big Sur 來測試及練習 OpenCore 設定。

不過以上雜談不保證會出版哦,哈哈。

來談談 Hackintosh 的末路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今天來閒聊一下 Hackintosh 的末路。 自從 Tahoe Beta 公佈後,Hackintosher 得到更明確的未來了:Intel-based 的 Mac 這(應該)是最後一版支援的 MacOS 了。Tahoe 把對 Intel 平台的 Mac 支援...